(二)艺术类型的多样化
主题的深化带来了童话艺术类型的多样化。凡是儿童乐于接受的叙述方式及其他文体特点,都可以借来丰富童话的表现形式。按叙述的艺术特点来分,曾出现过以下几类童话。
1.热闹派童话
“热闹派”一词出于任溶溶的《外国童话漫淡》。其在阐述外国童话作家各种风格的前提下,把童话分为两大派,其一名曰热闹派。[1]其特点是想像丰富,使用极度夸张、变形、象征等艺术手法制造闹剧效果,“追求一种洋溢着流动美的运动感,快节奏、大幅度地转换场景”[2],用漫画似的幽默使读者获得快感,以丰富奇妙的想象力来让“种种天马行空的无羁行动和人物组合,作种种玩忽现实的时空安排。”[3]这类童话看似热闹荒诞,却蕴含着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,且故事性强,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。
追溯热闹派童话的历史,西方可推自卡洛尔的《爱丽丝漫游奇境记》和《爱丽丝镜中游记》。卡洛尔之后便是意大利科罗迪的《木偶奇遇记》。在当代西方,瑞典的林格伦和意大利的姜尼·罗大里继续并发展了热闹派童话风格。此外美国鲍姆的《奥茨国的故事》系列及苏联尼·诺索夫的“小无知”童话系列都凭大胆的夸张幻想赢得了广泛的读者。近几年英国J.K.罗琳的《哈利·波特》继续沿着热闹派道路将传统魔法故事与现代结合,创造出更加热闹的童话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