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通典》在历史编撰学上有其特殊的地位,但作为第一部典志体通史,它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。《通典》最常为人诟病的,一是《兵典》体例不纯,应讲兵制沿革,而杜佑却用来讲兵法;二是《礼典》过于繁复,全书200卷,《礼典》就占了100卷,几乎把一整部《大唐开元礼》全部抄录了进来,在今天看来,《礼典》又是价值最小的部分。但瑕不掩瑜,作为一部开创性的著作,存在着一些缺点,也是可以理解的。
三、杜佑的历史进化观
杜佑的《通典》是一部专门阐述历代典章制度兴废沿革的通史,他在探究历代典章制度兴废损益的机制及原因时,也从某些侧面探讨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及社会变化的因果关系。从中可以看出杜佑的历史观是一种进化论历史观。
第一,杜佑反对“是古非今”,主张历史是不断变化、不断进步的。
人类社会的历史,是一个由野蛮、落后、简单不断向文明、开化、复杂进化的过程,杜佑在考察历代典章制度发展变化的过程中,看到了人类社会的历史也是在不断变化、前进的。他在研究职官制度的时候,发现作为国家统治工具的官僚机构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、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,官职的名称由朴野而不断典雅,官员的人数在夏商时不过一二百人,到唐朝增加到了三十六七万人,国家选拔考核人才的考试铨选制度,也是愈来愈完善;他研究风俗礼仪的变迁时,发现正统儒家所讲的三皇五帝“黄金时代”,实现上经济文化都很落后,穴居野处、茹毛饮血、以人殉葬、同姓婚娶,说明人类当时还处在一个非常落后的社会阶段。他还说明,这一落后阶段,在“中华”与“夷狄”的历史上都存在过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,是一个普遍规律。由穴居野处到“易之以宫室”,由“不封不树”到“易之以棺椁”,[76]表明社会是不断进化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