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因为织布业和骡机出厂速度的限制,现在还能勉强维持平衡。然而看看玉鹤县的初级圈地的情况,恐怕这种勉强的平衡也压不了多久,上下游的价格和市场早晚会发生剧烈的变化。
除了将骡机生产力转移出去之外,暂时没有别的办法应对这种变化。
显然转移生产力并不符合李咎的区域优势最佳配置的想法,一个地方如果不适合生产棉花,或者相对棉花更适合生产其他经济作物,那么在考虑了交通运输成本的基础上,这个地方本来就不该发展棉纺织业。
最优策略是让适合棉花种植的地方可以产生更多的布匹成品,那么需要更多的棉花和更快的织布机。
然而又不能将种植粮食的土地拿来种植棉花,皇帝陛下不允许。皇帝陛下对一个地方的粮食种植面积设置了严格的规定,要扩大棉花种植,必须等比地提高粮食产量。
这个政策逼迫当地若要搞棉花产量,不能侵占粮食的耕地,就只能主要依赖拓荒。拓荒的荒地还不能只种棉花,依然要按一定比例分去进行粮食增产。
其实仔细算来当前粮食增产的主要手段也是拓荒,其次是增加畜力和人力投入,再次是李园的大棚、种子、土肥技术。精耕细作可以得到不错的结果,不过仔细计算精耕细作投入的人力,对比开荒投入的人力,还是开荒的效率更高,特别是加入了土肥法和种子优化之后,拓荒的产出再次大幅度提高,于是拓荒依然是增加粮食产出的最优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