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中教授用视角进行隐喻。当我们谈到自己时,我们使用第一人称:我做了这个,我感到了那个,我是这个。借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术语,这叫自我意识。当我们谈论组织或团体时,我们使用第三人称:他们做了这个,这个地方是这样的,该公司是这样运作的。如果我们就此撒手,不管不问,如果我们认为世界在个人层面上是原子化的,分离的,在组织层面上是“他者的”,“不是我们的”,那么,世道人心就开始败坏。我们会将每一次交流都看作是一次交易,称这个世界是“人吃人”的世界,把与我们意见相左的人看作是邪恶意识形态的仆人,因为他们威胁着我们的日常生活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了一场零和博弈:我赢,你输,任何不这样看待世界的人都是傻瓜。这是一种利己哲学,一种匮乏的人生观。
野中说,为创新和创造开辟空间的是从“我”和“他们”转向“我们”。他说,人道就存在于这种联系中。日语汉字中的“人”字是形意字,表示两个人面对面,相互支撑。人道本身只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中。你与人结成伙伴关系,或者加入一个团队,或者与人携手合作,或者让数百个团队为了一个目标而联合起来、众志成城时,你会创造出比这些部分的总和还大的东西。人道聚则兴,人道散则衰,兴则喜,衰则哀。“寡妇”和“孤儿”是我们最悲伤的词,而“家庭”“婚姻”和“诞生”是我们最幸福的词,原因就在这里。我们在项目开始时感到兴奋,在项目结束、风暴过后团队说再见时又感到悲伤,原因就在这里。分道扬镳使人失望,重归于好使人开心,原因就在这里。我们关联,故我们存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