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了水源,还要有输水线路将水输送到城内生活区。最常见的输水线路是水渠,有主渠和支渠之分。主渠穿城而过,与水源地相通;支渠与主渠相连,将水供应到每一片生活区。唐朝的长安城,有五条输水主渠,分别是龙首渠、清明渠、永安渠、漕渠及黄渠。据《唐两京城坊考》记载,水渠宽约二点五米,深约三米。考古工作者曾在西安市区发现了一段唐代水渠,其宽为三点四米,深为六米。在没有挖掘机的时代,修建这样的水渠是一个很大的工程。
唐朝的水渠多为明渠,裸露于地表,蜿蜒绕城,有美化城市的作用。但是,明渠里的水因为裸露在外,很容易被污染,因此古人还会修建暗渠。比如在大明宫龙首渠遗址,渠底、渠壁皆为石材,渠上盖有石板,密封性极佳。这种暗渠造价较高,多修建于皇家宫苑。有了它,皇帝就不怕有人在水渠里撒尿了。
在河流与水渠密布的古代城市中,地下水资源很丰富,也更为洁净。然而,如果我们考察唐代长安城内的水井遗址,就会发现它们大多位于宫苑和府衙之内,老百姓的生活区几乎没有水井。这说明井水只供上层社会使用,老百姓很难享受到。原因可能是水井的造价较高,井壁四周皆要砌砖,老百姓负担不起。况且已经有了水渠供水,一般老百姓是不会费钱费力挖水井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