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“转向”的演进路径
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“转向”可以划为三个阶段。
第一阶段,1918—1930年。此间日本兴起大正民主运动,内政方面政党政治确立并进入“黄金期”,外交方面以“协调主义”为基调,表面看一度呈现向英美式民主体制转变的征兆,然而实际上危机四伏,连续发生的经济危机和关东大地震加剧了社会动荡,社会底层的不满已进入临界点。
第二阶段,1930—1936年。以1930年11月滨口雄幸首相遇刺、1932年犬养毅首相被杀、1935年“国体明征”事件、1936年“二·二六”事件为标志,民间右翼和军队基层官兵自下而上地发起法西斯运动,思想界围绕内治上的民主与专制、外交上的“协调”与强硬等原则和方向性问题展开的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,在此过程中,民主势力严重受挫,法西斯势力则逐渐占据上风。
第三阶段,1936—1945年。以1936年的“二·二六”事件为转折点,军部法西斯势力通过镇压自下而上、无组织的法西斯运动而完全掌控国家政治后,与“革新官僚”和财阀结成铁三角关系,自上而下、有组织地全面推进国家转向的法西斯运动,强力推行了对内高度专制统治,对外大规模侵略扩张的国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