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括以上三点,章太炎做出如下结论:“是故以义法条贯言之,《宋史》有统,而《明史》失通也。以典物辞语言之,《辽》、《元》存朴,而《金史》增华也。”这个结论,就是所谓“作史者,当窥大体”的具体说明。今天来看,章氏所论,不无道理。值得进一步指出的是,章太炎还分析了清代学者为什么会形成他所批评的那种通行之说,认为《明史》出于清代官修,不敢訾议;辽、金、元三朝与满洲有相近之处,在“存质”方面亦多顾虑;于是有些人就“独论宋、元二史记述疏舛而已,其是者不敢言也”。[22]章太炎的这一分析,对于我们认识清代史学现象及其深层原因,是有启发的。《检论·哀清史》所附《近史商略》,最后还就当时作者所见《清史》“初定叙目”中的“纰缪”,发表诸多评论,这里不一一赘述。
五、结语
关于章太炎史学的研究,从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,已有60多年的历史了。诸家所论,或论其“民族主义史学”的特点,或论其历史思想中的辩证法因素,或论其史学之经世所用的宗旨,或论其作为由传统的封建旧史学转变为资产阶级新史学的代表人物,或论其与中国史学走向近代的关系[23],皆各有所得,亦可互相补充。但总的来看,从《訄书》出版至今,已近一个世纪,中国学人对于章太炎史学的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。尤其是考虑到如下两点,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确有加强和深入的必要:第一,当我们仔细考察中国史学从传统走向近代的过程中,章太炎扮演了何种重要角色,其意义何在?第二,当我们回首20世纪中国百年史学的进程,重新来看待章太炎的史学思想时,关于其价值与局限,又会得到怎样的认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