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种感觉错位,同样表现在他的文学生涯上。他未中进士前,即以诗文闻名。出道后,则更与李攀龙、谢榛、宗臣、梁有誉、吴国伦、徐中行相唱和,继承“前七子”复古理论,史称“后七子”。据《历朝诗选》,起初,有一个叫李伯承的举子,在京会试期间,组织诗社,邀同好者参加。“伯承未第时,诗名籍其齐鲁间,先于李于鳞(李攀龙)。通籍后,结诗社于长安,元美(王世贞)实扳附之。又为介元美于于鳞。”后来,“王、李名成,而伯承左官薄落,五子七子之目,遂皆不及。伯承晚岁,少年若以片言挑之,往往怒目啮齿,不欢而罢”。本来,王世贞年轻时得以跻身诗坛,其引路人为李伯承,与李攀龙结识,其介绍人亦为李伯承,然而,作为诗坛新秀的王世贞,进得诗社,拉帮结派,联手才气并不高野心却很大的李攀龙,将创社元老李伯承挤兑出诗界。接下来,又将当时诗名胜于他俩的谢榛,逐出这个圈子。据《明史》:“迨嘉靖朝,李攀龙、王世贞出,复奉以为宗,天下推李、何、王、李为四大家,无不争效其体。李攀龙、王世贞辈结诗社,(谢)榛为长,攀龙次之,后攀龙名大炽,榛与论生平,颇相镌责。攀龙遂贻书绝交,世贞辈右攀龙,力相排挤其名于七子之列。”据称,谢榛眇一目,凡有这等身体缺憾的人,俗称“独眼龙”,多有强烈的自尊意识和挑战心理。后唐的李克用非要把黄巢赶尽杀绝的狠劲,即是一例。于是,谢榛、李攀龙之间,产生龃龉。
相关影视:道士下山 在线观看完整版